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辖区4305平方公里、18个镇乡街道、61万人口诉讼案件的登记立案、财产保全、立案调解工作,该庭以立案登记、诉调对接、青少年维权服务、法治宣传教育为切入点,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心全意做好司法保障和服务工作,把法治温情撒播在塞北大地。
■便民司法主动服务基层群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日益增多。为了让有诉讼需求的当事人尽快立案,及时诉讼,宁城法院立案庭认真落实立案登记制规定,除在法院机关内开展好各项诉讼服务外,还采取案件预登记、发放便民联系卡、电话预约等方法举措开展巡回立案和上门立案,主动服务基层群众。
“立案庭在未派驻基层法庭的12个乡镇综治部门挂牌设立工作室,公布立案时间和办公电话,立案庭的法官定期到巡回立案处接待群众,为群众办理立案手续。”宁城法院立案庭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他们还与乡镇司法所联合开展案件预登记工作,由乡镇司法所对当事人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将情况反馈回立案庭,立案庭根据案件情况派法官前去立案,老百姓不出乡镇就能办理立案手续,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
2015年,宁城法院审理案件达13448件,有600余案件通过巡回立案和上门立案方式立案,依法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
■诉前止争化解纠纷促进和谐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宁城法院立案庭与公安局、工商消协、司法局和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决纠纷,2015年全年诉讼外化解民事纠纷218件。
对于案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的纠纷,在原告方立案时就与被告方沟通,双方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通知当事人来法院调解或者派法官到案发地调解纠纷,将一批矛盾纠纷消化在诉前。
“诉前调解的案件中,90%以上的案件都能够当场达成和解,一些法律关系明确的民间借贷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甚至通过电话调解就使矛盾得以化解。”宁城法院院长王亚昕认为,诉调对接机制既缓解了法院诉讼压力,又及时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2015年6月,县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广东某养殖集团在建厂打井过程中与当地群众发生纠纷,一方是群众群情激愤,一方是企业要按计划投入生产。当双方诉至法院,立案庭立即派出法官到纠纷发生地,实地勘查,组织双方代表协商,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当天将矛盾化解,使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保障。
“法官到现场办案,组织双方到一起把话讲清楚,把事情弄明白,处理的结果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老百姓要求,我们服。”“矛盾解决了,疙瘩解开了,企业和群众能够和谐共处,企业才能发展,群众才会受益,这样才是双赢。”事后投资企业和群众对法院办案效率和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送法播爱助力打造温馨校园
宁城法院立案庭延伸法律服务,将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长效化、常态化,每年多次到各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派出法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为在校师生上法治教育课,在师生心中根植法治意识,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与结对学校共同创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温馨校园。
立案庭法官每年都以法律讲座、模拟法庭演示、庭审视频展播等形式到结对共建学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向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播撒法律的“种子”,教育引导老师和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学校成为法治教育阵地。
在远离县城的寄宿制学校宁城县第六中学,法官以模拟法庭形式现场再现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案例的审理过程。看到人身伤害、校园暴力引发纠纷和触犯法律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对今后成长的不利影响后,学生们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同学间的冲突摩擦大幅减少,校园生活更加安全有序。
“上过法治课后,大家处理问题不再仅凭感知认识,发生矛盾后懂得用法治思维思考和处理,处事交往理性了,自我管理加强了,师生、同学关系融洽了,校园更加温馨了。”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第六中学负责学校纪律和学生管理的德育主任范老师对活动取得的成效点了赞。
■志愿服务温情关爱青少年群体
宁城法院立案庭是市级“青少年维权岗”,立案庭法官们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立案庭职能作用和青年法官群体法律知识丰富、擅长调处纠纷特长,搭建青少年维权平台,不定期深入到学校、社区等青少年群体中间,志愿为青少年群体维权提供法律服务。
立案庭开通青少年维权电话,在宁城法院官网上开设维权信箱,每年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都到校园、社区、企业等场所发放法制宣传册,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为青少年解惑答疑,为青少年群体解答发生人身伤害、侵权等法律问题和产生矛盾摩擦如何依法处理的困惑,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心理疏导,引导青少年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解决纠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强化对青少年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宁城法院立案庭设立了专门的青少年诉讼案件立案登记窗口,实行青少年案件专人登记、流转办理和程序事项的一体化机制,确保青少年群体的诉权得以及时实现。
立案庭把化解校园纠纷作为维护青少年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于青少年之间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等民事纠纷,立案庭会第一时间到案件发生地调解,努力避免因纠纷化解不及时、不彻底对青少年今后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让我家孩子挨打,我叫他别想消停地考大学。”2015年高考前夕,同一所高中6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发生冲突,受伤学生的家长起诉到法院。
由于有三名当事人是即将高考的考生,如果进入诉讼程序,肯定要影响到当事学生个人甚至所在班级高考,同时也不利于在校当事学生和谐相处。立案庭法官多次会同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反复做双方学生家长工作,终于将这起案件成功调解,致害方家长主动给付赔偿款,双方握手言和。当事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和正常考试,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