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84个“全国优秀法院”进行了表彰。其中,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受到表彰的法院之一。
近年来,九原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2018年,共受理案件4311件,审结、执结4027件,同比分别下降8.43%和6.31%,结案率93.41%,名列全市法院前茅。
勇克“难”
“如果你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继续逃避执行,我们不仅会对你采取拘留措施,还会以涉嫌‘拒执罪’将你移送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2018年11月25日,九原区人民法院执行员与被执行人崔某经历一番斗智斗勇后,终于将其拘传到法院,快速执结一起执行案件。
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决策部署以来,九原区人民法院持续加大强制执行力度,成功执结一件件案件,使一部分长期难以执行的“骨头案”“钉子案”得以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共受理执行案件1636件,执结1458件,执结率89.12%,执结标的5.17亿元,执行到位标的额2.16亿元。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底气何来?
2018年,九原区人民法院首创综治网格员助力司法查控机制,利用辖区500个综治网格员这张大网加大传统查控力度,帮助调查被执行人状况,节约了大量司法资源和时间,得到包头市委政法委的推广;坚持以强制性为后盾,信息化为基础,规范化为保障的工作方针,全力攻坚执行难;开展“烈日风暴”“草原雷霆”“三大攻坚战”等专项集中执行行动30余次,对125人签发拘留手续,其中94人在执行拘留前履行义务或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实际拘留31人,罚款67万元;通过九原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微博、户外LED显示屏多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11人,迫使247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
敢涉“险”
2018年,九原区人民法院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余件,民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了20%,这一结果来之不易。
锐意进取,做矛盾化解“排头兵”。近年来,九原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体系建设,创新升级“枫桥经验”,更多社会矛盾在源头被成功化解。
2018年7月4日,包头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在九原区人民法院正式成立,通过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充分运用多元化解+诉调对接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目前,九原区人民法院积极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已共有15家成员单位、5个特邀调解组织、73名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诉前调解,在立案前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的源头化解,更短、更快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派出法庭服务基层、就地办案的独特优势,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官工作站、巡回诉讼服务、巡回审判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377件次。
再创“优”
2018年,九原区人民法院获评“第一届全国法院审判管理优秀业务单位”、“荣获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自治区高院评为全区优秀法院”、1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盟市级以上表彰……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九原区人民法院厚积薄发的结果。近年来,九原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自治区高院打造“四铁”法院队伍的要求,从严管理干警队伍,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法院队伍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基石。九原区人民法院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全员培训和分类培训共144人次,培训覆盖率达100%;组织司法警察开展常规训练和技能比赛,切实提高司法保障能力;定期进行精品案件评选、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等活动,调研课题《基层法院民事纠纷中诉调对接机智的创新与完善》被评为全市优秀调研课题,3篇司法建议被评为市级优秀司法建议,2篇案例分析在全国分别入选获奖《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3项学术成果在自治区、包头市两级法学会“法学论坛”上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