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位于东部区的兴安盟和中部区的包头市之间,相距1450公里,火车需要行驶20多个小时。就算搭乘飞机,也至少需要2个半小时。10月12日下午,律师李波来到包头市中院,在专门的跨域立案服务窗口对两起案件进行立案,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兴安盟中院和包头市中院就共同完成了两个案件立案的全部程序。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律师拍手称“快”!
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是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创新诉讼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当事人异地申请立案路程远、不方便,网上申请立案还不会、没条件的问题,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好异地诉讼难问题的重要指示,吹响了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的号角。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异地立案免不了车马劳顿,有时为了补正材料甚至要往返多次,耗时耗力。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内蒙古高院党组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全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智慧法院顶层设计规划(2019-2023)》,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的要求,内蒙古高院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统筹资金,今年9月底,全区各级法院同步建成了内蒙古移动微法院,实现了跨域立案的“全贯通”。
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上文跨越1450公里的半小时:
15点52分
包头中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公众号提交跨域立案申请
15点56分
兴安盟中院开始对该案件进行审核
16点17分
兴安盟中院审查材料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当场登记立案。包头中院的平台页面显示“管辖法院已受理”,代理律师也收到了12368平台短信提醒。
16点30分
兴安盟中院将受理通知书、诉讼费缴纳通知书、地址确认书及送达回证发送至包头中院。同时,包头中院当场送达给当事人,立案完成。随后,包头中院按要求把立案相关材料寄送至兴安盟中院。
此次全区首例跨域立案的成功办理,不仅免去了当事人数千公里的奔波之苦,实现了在家门口立案的期望,更是标志着全区各法院之间跨域立案的联系互动更紧密了,诉讼程序更便捷快速了。同时,移动微法院不仅能够对于诉讼提供智能化的指导,也便于当事人更好的掌握和遵循诉讼规则,还起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目前,全区法院已经实现了盟市内旗县区间、自治区内盟市间、乃至与全国不同法院之间的跨域立案工作,建立起跨地域、跨法院、跨层级的诉讼服务新格局。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将当事人诉讼的各类材料、相关手续整体“打包”,通过线上诉讼平台流转,让“信息跑”替代“群众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每一名法院人不忘的初心;在智慧法院建设的路上,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每一名法院人不懈的追求,从网上立案到跨域诉讼,更好的便民利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内蒙古法院“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宗旨从未改变。每一次依靠科技手段对司法深度和宽度的不断延伸,都是对法院解决人民群众最实际问题的有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