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8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性实践培训班在鄂尔多斯市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举办。来自高院机关、法官学院、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两级法院的“两优一先”代表32人参加了培训。
为了提高本次培训班的质量和效果,城川民院根据培训班特点,“量身定做”培训项目,精心安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成功实践的经验与启示》专题讲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习近平论民族工作(摘编)》经典诵读;“唱响红歌——追寻红色记忆”激情教学;“留在大地上的足迹——蒙古族国际交通员杨宝山的革命生涯”,“国际友人、奋战三边——革命伉俪阳早、寒春的故事”,“民族干部的摇篮——城川民族学院”现场讲解;“践行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重温‘老三篇’”,“忆苦思甜——自制红军餐”体验教学;“用一生书写忠诚”,“饮水思源不忘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备受学员青睐。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是培训内容充实,质量效果极佳。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是人生一次锤炼党性的难得机会,既提升了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又强化了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将以此次学习培训为新的起点,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在今后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加满油、鼓足劲,以更加不懈的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优秀学员杨阳感想:
金秋十月,乍暖还寒。经过为期四天的培训,我受益匪浅。回顾此次培训,我想用3个词来概括我的心路历程:幸福、收获、提升!
培训让我们很幸福。幸福在高院对“两优一先”的关怀,精心为我们搭建了此次难得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红色革命洗礼。通过与专业教员们零距离的学习,开展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专题教学,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党的基本理论、党性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相互融合,提升党性修养的目的;幸福在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学习历史。通过参观考察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等地,了解了那段艰苦岁月和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深深感悟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饮水思源不忘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真正内涵。对比革命先烈,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除了幸福,还有收获。此次培训所在地安排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地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前旗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创建的老解放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和重要组成,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蒙古民族工作的桥头堡,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学院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让我们对革命历史和党性修养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我们重温“老三篇”,重新体会革命精神。在昏黄的烛光下,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那些革命志士们在煤油灯下辛读苦背“老三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也许前一分钟还在安安静静学习,后一分钟就接到命令奔赴战场。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我们重走长征路,践行长征精神,徒步行军拉练,穿过小河,走过草地,翻山越岭,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通过急行军、抢救伤员、扔掷手榴弹等拓展训练,锻炼我们团结向上,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都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在幸福与收获中,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我们重温历史,感受战场遗风,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自制红军餐,追寻红色记忆.....我们要追寻先辈足迹,继续发扬优秀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忠诚担当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培训,使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培训给我们补了元气、去了娇气、添了灵气。党性实践培训班即将结束,但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步伐不会间断,我们提升和践行不会间断。我们将与时俱进,在自己的岗位上锐意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继续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优秀学员 荣如侠
金秋十月,我有幸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参加由我院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实践培训班。
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长征路、自己动手做“红军餐”……,感受先烈的无私和伟大,体验大生产运动的轰轰烈烈,深刻领悟红色革命情怀,培训课程一次次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亲身体验革命先驱拯救革命于危难,解救民族于水火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共产党人和革命仁人志士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定、对信念的坚守,震撼了我的内心,触及了我的心灵。我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精神洗礼。
本次培训让的感悟到,在激励人们前行的精神力量中,最深入最持久的是信仰的力量。人民法院肩负着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使命,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就是法院人应该坚守的法治信仰。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在一个个文明规范的言行中折射出来的、是在一件件经得起检验的裁判文书中昭示出来的、是在一次次对拉拢腐蚀的决绝中展现出来的。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身处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各种不良风气的考验。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在追求法治梦想的征途上,我们只有坚定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信仰才能不被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革命先烈的示范效应,历久弥新。无欲则刚,真水无香。群众满意度是是检验我们审判工作成效的度量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接待中一次不经意的冷横硬推、裁判文书中一个不起眼的错别字、审判中一次侥幸的不廉洁行为,看似无伤大雅,经年积累却会使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受到重创。案件本无大小之分,但对当事人来说,每一件都是大案要案;差错案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法官,想要获得人民的内心认同,就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慎言慎行慎独慎微,作出的的裁判文书才能在体现法律权威,裁判结果才易为群众理解、尊重和认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社会主义法治征途上,需要我们每一位法院人在各自的审判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努力奉献,“用心、用力、用情”地对待每一个案件,用实在成效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组织的培养,无愧自己的“初心”,无愧于“人民法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