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这份长达20多页的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和疫情发生以来人民法院工作在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展现了人民法院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所作出的努力。
其中,报告两次提及内蒙古法院工作成绩,赶紧跟小编一起来,探究报告中的内蒙古故事,看内蒙古法院如何用行动书写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摘要:“山西、内蒙古、重庆等地落实落细履职保障政策,激励法官秉公办案、公正司法。”
内蒙古法院一贯注重法官职业保障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具体改革举措,畅通法官等级晋升渠道。2019年,先后协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出台《关于退出员额的法官交流转任其他类别公务员职级确定的意见》《内蒙古法官等级升降暂行办法》,对全区重大典型那顺、荣萍两位同志特别选升为四级高级法官,体现了政策、典型引路的良好导向,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协调自治区财政厅出台《关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差旅待遇适用政策的意见》,协调人社厅出台《关于员额法官工资制度改革后参加养老保险等有关问题的意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了法官等级升降、养老、退休、交流、差旅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法官职业保障体系。
摘要:“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法院积极参与“双语法律文化出版工程”,更好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
近年来,内蒙古高院致力推进“双语法律文化出版工程项目”,紧抓蒙汉双语法官培训教材、相关法律的翻译、编撰等工作,至今已出版相关书籍共17册,包括《人民审判业务技能》丛书、《解读常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导案例》《汉蒙双语法官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件选读》《汉蒙对照法律文书格式与写作大全》《诉讼指南普法折页》《汉蒙对照法律词典》、普法宣传挂图等。其中,《汉蒙双语导读常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刑事卷)》《汉蒙双语导读常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商事卷)》《汉蒙双语导读常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行政、国家赔偿卷)》和《汉蒙双语法官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料汇编》已出版发行。《汉蒙对照法律术语词典》约5.29万词条,目前翻译工作已完成,进入审定环节。
“汉蒙双语法律文化出版工程”系列丛书不仅在内蒙古各级法院被广泛应用,同时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法院法律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日前,内蒙古高院向青海省法官学院赠送了《汉蒙法律名词术语辞典》及蒙文诉讼程序模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海省法院蒙文诉讼程序模板缺失、汉蒙对照法律名词术语辞典和法律书籍短缺等问题,为保障当地蒙汉双语诉讼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当事人母语诉讼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