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简称“一站式”建设)工作,突出重点,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再上新台阶,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对全国法院在“一站式”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我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法院、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和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法院三家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机制科学完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建立了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多元解纷效果显著,经推荐评选,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及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专题会议上,以上三家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
——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法院事迹材料
2018年以来,扎实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通过构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智慧精准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涉诉信访量居高不下、基层矛盾易发多发等突出问题,实现了一站式纠纷解决、一站式诉讼服务。
一是搭建解纷平台,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水平。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推行鉴定程序前置,将公证处引入法院常驻开展司法辅助工作,解决送达难题。与旗司法局共同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创新“诉调对接+多元调解+速裁快审+繁案精审”的多元解纷模式,形成了多数简易案件在诉讼前端快调速审,少数疑难复杂案件在后端精致化审理的工作格局。2019年,诉前调解受案3970件,调解成功2739件, 调解率为69%。诉前调解案件数占一审民商事、行政案件的60%。速裁团队办理案件1241件,平均审理用时23天,同比下降2.2天。诉调对接中心荣获“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诉调对接工作被评为赤峰市2018 年度“草根法治事件”。
二是推进诉源治理,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创新“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触角延伸”的工作理念,推动全旗14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赤峰玉龙工业园区成立17个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旗未设基层法庭的七个苏木乡镇设立了巡回审判法庭,在全旗各行政嘎查村、社区居委会、园区重点企业和中小学建立了283个“法官便民工作室”,实现了“法官便民全覆盖、纠纷解决无死角、司法服务零距离”。
三是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审判能力现代化。按照最高法院智慧法院“三全三化”工作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560余万元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智审”等18套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和智慧档案系统,打造了“翁旗微法院”、网络调解、远程视频接访等智能诉讼服务平台,助推了法官办案提质增效。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翁旗法院确定为“全国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院党组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2019年8月,推动成立了翁旗“大调解”联合党委,与18个旗直单位和16个苏木乡镇街道党组织融合,扎实推进网格化诉源治理工作,通过“三进基层抓落实、四项建设促规范、五个体系强保障”的融合党建工作法,有效将大量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构建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得到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过大力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诉前和萌芽状态,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受案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受案数从2016年历史最高值15678件,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9663件,相比下降38.3%。二是审判质效呈现“四升四降”的良好态势。三是社会公信力明显增强。2018年以来,我院分别被授予“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先进单位”,自治区“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海拉苏人民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8月10日,自治区高院杨宗仁院长来院视察指导工作,对我院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事迹材料
2017年12月,在市、区两级法院的积极倡导、推动下,临河区委、政府在临河区法院挂牌成立了临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将综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网格化服务管理、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仲裁、司法调解8个方面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引入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法院网、公安网、卫计网、调解网、信访网等各种专业网络,创建了“1+8”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类型、标的金额大小、难易系数等确定了差异化的奖补金额,极大地推动、激活了解决社会矛盾的各类资源,作用覆盖到各乡镇、办事处,实现了“一个大门进来、一个窗口对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
2019年,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案件7018件,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632件,占临河区法院民商事、行政案件总数的49.63%,调解成功率66%。今年截至6月30日,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案件2691件,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644件,占临河区法院民商事、行政案件总数的52.03%,调解成功率61.09%。
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法院难点工作的突破。一是切实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矛盾。2018年、2019年,临河区法院分别受理各类案件19074件、18161件,同比下降4.79%,其中受理民商事案件分别为10701件、9677件(含旧存),同比下降9.57%。二是初步突破了“送达难”瓶颈。诉前由人民调解员做好双方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填写工作和公安网、卫计网当事人身份、住址查询,立案后委托公证辅助送达。三是有效助推了“执行难”工作。首创执调对接运行机制,抽调13名人民调解员组建执调团队,对小标的额执行案件,实行“两步并行”工作机制,即“总对总”查询的同时,由执调团队人民调解员在10个工作日内协助督促执行,去年以来共协助督促执结案件1035件。
2018年,内蒙古党委政法委在巴彦淖尔市召开了现场会。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东西片区现场会和信访局长培训班上分别交流了“临河经验”。2020年1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视察调研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
——阿荣旗人民法院事迹材料
阿荣旗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紧紧围绕“集中、合作、智能”三大关键词,从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提升格调、打造品质等方面入手,建立集诉讼服务、纠纷分流、矛盾化解等20余项功能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曾先后荣立“市级集体三等功”“市级巾帼文明岗”“自治区级集体二等功”等称号。
一、整合司法资源,构建集约化诉讼服务模式,倾力打造为民服务司法窗口
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核心枢纽作用,通过强化诉讼引导、优化窗口功能、完善便民设施、探索诉前鉴定模式、实行1+N岗工作制度等工作举措,整合18项功能实现“一站通办”,便民设施得到全面智能完善,将部分审判辅助职能下行,统一纳入诉讼服务中心办理,工作重心前移,确保诉讼服务中心对上服务审判,对下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强化调解分流,搭建便民化解纷司法平台,充分发挥诉源治理前沿作用
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前端解纷“桥头堡”作用,通过构建多元解纷网格、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设立特邀调解员工作室、健全分调裁审机制、深入推进司法确认工作,形成从源头到诉前再到诉讼前后端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体系。截止目前,共有入册特邀调解组织180个、特邀调解员520名。通过调解平台委派、委托调解各类案件1957件,占民商事案件数40%。并相继成立“陈大姐知心工作室”、“李云良调解室”、“王贵文调解室” 实现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通过分调裁审机制化解各类案件2201件,占民商事案件数的45%,受理司法确认申请280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共享智能成果,拓展智能化惠民服务空间,精心打造网上诉讼服务中心
坚持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零距离、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为目标,通过全面推行网上立案模式、智能化远程开庭、调解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宣传引导等方式,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构建品质诉讼服务。2019年以来,网上立案2187件,通过远程开庭方式审理案件227件,在线音视频调解案件231件,实现诉讼服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