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工作,12月17日,内蒙古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区法院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总体成效。
教育整顿期间,全区各级法院坚持“开门搞整顿”,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整顿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审判职能,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04项,推出便民利民举措621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9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有较大提升,司法公信力显著增强。开展“院长带头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活动,坚持面向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高院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对下指导76次,深入50个法院、26个人民法庭蹲点联系工作,精准化落实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诉讼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诉讼服务便民利民程度不高,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区法院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向前延伸法院诉讼职能,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全区法院诉讼服务由单一的“场所扩张、事务集中、人员聚集”方式转向“平台集成、一网通办、融合共享、资源优化”方向发展,依托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法院+ ”协作机制、厅网线巡“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诉前化解、联动共治,推动线上服务、云间庭审等“一体化”诉讼服务机制,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针对审判质效不高突出问题,部署开展“蒙马奔腾”专项行动。全区法院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从10月15日开始,统一部署开展了提升审判质效“蒙马奔腾”专项行动,紧盯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明确责任目标、紧盯工作落实,确保全区法院审判执行质效各项指标稳步提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警主动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连续奋战、夙夜在公,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审判执行各项指标每周以高于全国2-3倍的速度提升,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针对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开展“草原雄鹰2021”等专项整治行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高院把执行领域突出问题作为顽瘴痼疾整治的重中之重,先后开展了执行领域突出问题“百日攻坚”“以案促改、严明纪律、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草原雄鹰2021”集中执行等多项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执行模式改革,以雷霆万钧之势亮剑执行顽疾。全区法院久执不结、超期未发放执行案款等顽疾问题得到全面系统整治。彻底改变执行实施案件“一人包案到底”或“团队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方式,全节点可监控、全流程可追溯、全过程强监管的执行案件质效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打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效规范的执行环境。
针对裁判尺度不统一、同案不同判问题,扎实推进提升审判能力“三大工程”。自治区高院在2018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提升审判能力“三大工程”建设,分别是编写《人民法院办案程序指引》和《裁判规则指引参考》,建设“诉讼案例数据库”。《人民法院办案程序指引》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国家赔偿五大审判业务门类,共计280余万字,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行政诉讼案例数据库”汇集了裁判文书、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典型案例及常用法律法规,为人民群众诉讼风险提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合法性评估、人民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数据服务。《裁判规则指引参考》聚焦审判执行质效核心指标,针对全区法院发回重审和改判较多的案件类型,梳理在办案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炼裁判规则,有效解决审判实践中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法律适用不统一等问题。《人民法院办案程序指引》和《裁判规制指引参考》入选“2021年全区十大法治事件”。
内蒙古高院立案庭、研究室、执行局、审管办负责人就相关工作做了具体介绍。
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北方新报、内蒙古法制报等10余家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