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琴,一名蒙古族法官,扎根基层32年,始终本着“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 的宗旨,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化解纠纷,为人民办实事。她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切希望。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三个五”工作理念和“四字工作法”“三定三集中一突出”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的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创建“斯琴说法”工作室,带领女法官宣讲团,为当地百姓提供司法服务,将司法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搭建法院和群众的司法连心桥,让司法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她就是这样始终坚守对人民群众不变的亲人情怀,用奉献与担当书写着平凡却不平庸的华彩人生。
法治使命的担当者
32年来,她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一个党员法官的精神信仰,用实践与实干履行一个基层法官的法治使命,用专业与专注赢得每一位当事人的尊重,用职责与魄力书写着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生。
32年来,她任劳任怨,勤奋耕耘,从一名书记员逐渐成长为院内骨干法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她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每次都是在院里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32年来,她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像一枚铁钉,一钉就是几十年,将一生的志向坚定地投在了眼前这方热土上。
她任审判长时,疑难案件不推脱,时刻坚守司法为民,不断发挥“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任民庭庭长时,严格监管,创下一年全庭无一上诉案件的优秀业绩;任刑庭庭长时,精研细判,不畏黑恶势力,秉公执法,守护一方平安;任立案庭庭长时,秉承“枫桥经验”,服务百姓心贴心,创新举措提质效。她始终把审判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对法律的高度热爱促使她时刻不忘提升自我,从不计较名利与个人得失,以公正引领审判,以精细铸就法律之魂,以忘我谱写法官风采。
司法改革的创新者
2015年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推行,大量案件涌入法院,在办案压力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巴斯琴调入立案庭,她迎难而上,开创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她主持打造“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中心,在当事人诉讼通道标有“心态平和、理性维权”的劝慰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以缓解当事人情绪。为畅通当事人的诉求表达,设置“院长信箱”“法官信箱”,推行“区域集中送达”“类案集中送达”“信息化多元送达”等新模式,破解送达难题。在司法责任制改革过程中,身为员额法官,她主动承担改革重任,加强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实行案件速裁,建立综合调解模式,做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同时建立“送达清单制”,便于辅助人员精准操作“零差错”。推送审判流程节点信息,通过给当事人发送审判节点信息制度,规范法官办案流程。
诉讼服务中心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推行“互联网+法院”服务,统筹推进平台建设,实现诉讼服务向网络终端拓展,全面升级,推行网上立案、信息化缴费举措,诉讼费缴纳从原有的老百姓自行去银行排队,到可在法院刷POS机,再到现在的微信扫码缴费,设置2台案件自助查询机,当事人刷取身份证即可查询案件相关信息,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实施电子送达。实现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效果。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使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做“枫桥经验”的典范。
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决战之年,结合“立审执一盘棋”的工作思想,在她的倡导下,对执行立案的当事人信息严格把关,精准录入,包括身份信息,QQ、微信信息、申请人银行卡信息以及给申请执行人的风险告知信,不仅为下一步顺利高效进行网络查控提供基础,而且给当事人风险防范提示,避免了执行案件当事人涉诉信访。同时在立案过程中进行法治扶贫,针对特殊人群,开启诉讼绿色通道,通过采取缓交诉讼费、速裁速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措施,实现涉贫、涉农等案件快立、快送、快审,让贫困户的负担大大减轻,实现了精准的法治扶贫效果。
公平正义的坚守者
多年来的司法实践,巴斯琴深知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线,也是作为一名法官最高的价值追求,她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她常说,法官的一次公正办案,一个温暖举动,在百姓那里就是一方晴天,对社会而言就是一剂维护和谐稳定的良药,因此她和同事精心摸索出“三个五”工作理念,即“五个该”:该说的话说好,该做的事做完,该跑的路跑够,该用尽的手段用尽,该说的理说透。“五个理”:说事理,说法理,说学理,说情理,说文理。“五个断”:事实判断,法律判断,价值判断,诚信判断,同行判断,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她在立案庭还提出“听、释、引、速”四字工作法。“听”,耐心倾听百姓诉求;“释”,针对性精准释法;“引”,引导百姓理性维权;“速”,快速受理快速裁决。这一工作理念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务实为民的服务者
巴斯琴同志时刻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做到依法护民权、解民困、排民忧,切实为涉诉群众排忧解难。为保障当事人权益,破解送达难题,她推出了“三定三集中一突出”举措,即定法官、定法庭、定时间,集中送达、集中保全、集中评估鉴定,突出化解矛盾,有效提升送达质效。遇到疑难复杂案件,她亲力亲为,主动担当。为便利当事人诉讼,她要求在受理案件时做到“四快”,即快审查、快立案、快送达、快移送。为了解决有些老百姓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她将普法宣传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在诉讼服务中心专门开设“斯琴说法”工作室和“心理调解室”,以专题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面对面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深受群众好评。组织“女法官宣讲团”,每年平均5次,深入社区、乡村,为百姓带来深入浅出、实用易懂的法律知识,将司法温暖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她深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此外,她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发挥优秀法官示范作用,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如今,巴斯琴在土右旗百姓心中已经成为土右旗法院的名片。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事人心理,她自学心理学,经常参加各类心理咨询培训班,她将法官演绎成为一名法官医生,将“斯琴说法”同家事审判相结合,并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利用“法律+心理”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妥善化解多起婚姻家庭案件,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赢得广泛认同。
饱含温情的奉献者
巴斯琴常说,法官办的是案,用的是心,开的是庭,暖的是情。在一线审判,她看到过邻里不和为争一口气而小事成大,最终酿成大错;她看到过恩爱夫妻离婚后反目成仇互相伤害;她看到过妻离子散孩子无人看管到处流浪;她看到过耄耋老人走上贩毒之路只因孤独贫困;所以,巴斯琴办案,更多的是调解结案,用言语拉近距离,用情感化解矛盾,平心静气,条分缕析为当事人分析事理,生活智慧与专业素养完美结合,看她办案,不徐不疾,不紧不慢,似有一张琴,一袭云,胸有千声鼓而万壑不惊,直到最后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双方心结。之前有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工人由于要不到血汗钱,最后把气都撒在了法院,当时矛盾很激烈。工人们担心巴斯琴不能为他们主持公道,可没想到巴斯琴全程公平公正审理,办案迅速,措施得当,救济有方,替大家要回了血汗钱,工人们感激不已。法官的公正办案在百姓那里就是一方晴天,对社会而言就是一剂维护和谐稳定的良药。她常说“不要急,有话慢慢讲”“帮你办,是我的分内事”“能解开的结不用刀割”。耐心倾听、细致释法是她的工作常态,和颜悦色、主动作为是她的精神状态。巴斯琴办案如此,生活亦如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斯琴姐”,她用平和的性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耐心无私营造着融洽的同事氛围,创造着诚信和谐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