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成果巡礼】包铁法院:语音识别技术赋能审判执行提升“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10-25 16:14:54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包头铁路运输法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继互联网法庭应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后,探索在科技法庭、合议庭评议室、审委会会议室等多场景上线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辅助生成庭审笔录、合议庭笔录、审委会笔录等各类文书,将法官和当事人从传统的司法运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科学地配置审判资源。

语音识别辅助庭审

                                                                                                              01

突破传统:人机交互,庭审提速

       在日常工作中,多场景下语音内容记录和文字编写工作占比较高,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上线运行,打破了以往书记员打字记录的传统模式。以往庭审过程中,书记员的记录速度通常每分钟可输入120至150个字,法官往往需要通过降低语速或者重复当事人发言、反复确认发言内容等手段来确保笔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庭审耗时较长。
       目前,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利用语音识别、合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庭审过程中对审判长、原被告、证人等各方陈述的内容自动实时识别声音信号,转换成文字并进行排版,庭审记录速度可提升到每分钟输入250至350个字,让书记员从繁重的庭审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辅助工作。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

       在包铁法院10号法庭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书记员启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后,轻轻一点,庭审语音直接转化成电脑屏幕上的庭审笔录。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即可当场核验笔录,完成签字确认。原本预期需要一天审理的案件,现在仅半天就能完成。

02

精准记录:智慧学习,快速纠错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通过添加“热词”、上传案件材料等方式自主进行机器学习。针对庭审过程中转写的某些个性化词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情况,书记员可以将案件个性化词语添加到系统中,系统将会自动修正文字转写结果,提高了对人名及同音词的转写能力。添加案件电子卷宗材料后,系统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自动将电子卷宗识别成文字,与案件的文本文档一起训练成个案资源包,大幅提高转写识别率。目前,智能庭审系统语音识别正确率已达到90%以上。

书记员使用语音识别系统

      针对庭审转写笔录存在问题的部分,系统支持实时修订、个性化词汇替换、定向角色发言修正等方式快速纠错。书记员根据庭审情况可通过系统实时修订、保存或按个性化词汇自动将错误文本替换成正确文本,同时可按发言角色快速合并或删除发言记录,实现庭审笔录的快速修正、生成,庭后诉讼参与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核对确认并签署笔录,减少等待时间。快速纠错功能解决了庭审“实时记录不全,庭后多次确认”的问题,书记员不必在庭后花费大量时间修正错记、漏记的内容,当事人也不必因核对笔录签字来回奔波。

      下一步,包铁法院将深入应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将其覆盖调解、庭审、执行、会议、办公等多场景应用,根据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强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

 

 
来源:包头铁路运输法院
责任编辑:赵娟
  • 联系我们: 立案电话:0471-6986013/6986014 投诉举报:0471-6986616 / 6986642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3号 邮编: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