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铁路运输法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继互联网法庭应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后,探索在科技法庭、合议庭评议室、审委会会议室等多场景上线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辅助生成庭审笔录、合议庭笔录、审委会笔录等各类文书,将法官和当事人从传统的司法运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科学地配置审判资源。
语音识别辅助庭审
突破传统:人机交互,庭审提速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
02
精准记录:智慧学习,快速纠错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通过添加“热词”、上传案件材料等方式自主进行机器学习。针对庭审过程中转写的某些个性化词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情况,书记员可以将案件个性化词语添加到系统中,系统将会自动修正文字转写结果,提高了对人名及同音词的转写能力。添加案件电子卷宗材料后,系统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自动将电子卷宗识别成文字,与案件的文本文档一起训练成个案资源包,大幅提高转写识别率。目前,智能庭审系统语音识别正确率已达到90%以上。
书记员使用语音识别系统
针对庭审转写笔录存在问题的部分,系统支持实时修订、个性化词汇替换、定向角色发言修正等方式快速纠错。书记员根据庭审情况可通过系统实时修订、保存或按个性化词汇自动将错误文本替换成正确文本,同时可按发言角色快速合并或删除发言记录,实现庭审笔录的快速修正、生成,庭后诉讼参与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核对确认并签署笔录,减少等待时间。快速纠错功能解决了庭审“实时记录不全,庭后多次确认”的问题,书记员不必在庭后花费大量时间修正错记、漏记的内容,当事人也不必因核对笔录签字来回奔波。
下一步,包铁法院将深入应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将其覆盖调解、庭审、执行、会议、办公等多场景应用,根据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强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