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以案释法】一杯敬远方 一杯敬故乡 再敬你就得受伤
  发布时间:2022-11-21 17:02:12 打印 字号: | |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感情深 一口闷”

“感情浅 舔一舔”

在饭桌酒局上是不是还在被这样的劝酒“道德绑架”,遇到这样的朋友,你应该勇敢地说↓

小酌怡情,痛饮伤身。对于劝酒,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甚至“谈虎色变”,劝酒劝出事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近日,乌海市海勃湾区法院就审理了一件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起因就是因为“劝酒”。

小强和小刚受共同好友大白邀请参加聚会,席间大家觥筹交错,大白表示自己不能再喝了,而小强还在频频劝酒,端起大白的酒杯要让大白“干了”,并言语刺激。在一旁的小刚看不下去,表示不能喝就算了,小强不同意,仍然劝酒,小刚一怒之下将餐具扔到小强的脸上,双方很快扭打在一起,聚会演变成了“闹剧”。

小强因伤情到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后诉至法院要求小刚赔偿其医疗费、鉴定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护理费共计一万余元。在庭审中,双方对簿公堂,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承办法官综合事件发生的经过、损伤情况,考虑双方有共同朋友,结合责任承担等向双方释法说理,耐心疏导,反复做思想工作,后小强、小刚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小刚当庭给付一万元, 至此,这起因”劝酒“引发的纠纷落下帷幕。

通常情况下,饮酒行为导致不良后果在法律上的责任划分是由饮酒者自担风险,但是以下四种情形,同饮劝酒者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强迫性劝酒。言语刺激,不喝不够朋友;行为诱导,不停倒酒,故意灌酒;在对方丧失正常人的意识下仍然劝酒。第二,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然劝其饮酒。例如明知道对方患有不能饮酒的某种疾病,或者明知对方服用了禁酒类药物,仍然对其劝酒。第三,饮酒结束后,没有将醉酒者进行合理安置或者妥善照顾。饮酒者失去控制能力,意识不清,没有对其进行醒酒、不管不顾。第四,饮酒者酒后进行驾车、游泳等危险行为,同饮者没有对其进行劝阻。如果存在以上四种情形,饮酒者死亡或者发生其他损害后果,共饮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支付赔偿金、丧葬费或者医疗费等。

劝酒有风险,但是出手伤人更是不可取。真感情,无需通过喝酒证明,而大打出手更不是”伸张正义“的渠道和手段。推杯换盏之时,我们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莫要让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的场面以”亲人两行泪,朋友对公堂“的结局收场。


 
来源:乌海市海勃湾区法院
责任编辑:赵娟
  • 联系我们: 立案电话:0471-6986013/6986014 投诉举报:0471-6986616 / 6986642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3号 邮编: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