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镶白旗人民法院承办法官为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双语当事人提供了蒙汉翻译,搭建了语言桥梁,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均有调解意向,但因被告达某、乌某夫妻二人牧区家中信号不好,也没有互联网,无法使用线上调解。承办法官考虑到当前正是牧区“休牧禁牧”、接羔保育的春忙季节,为了减轻当事人诉累,妥善化解矛盾,承办法官特意来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到达被告达某、乌某居住地后,了解到达某夫妇为双语当事人,不善于用汉语交流,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调解顺利进行,承办法官安排双语书记员担任翻译人员。
调解过程中,翻译人员耐心地向达某夫妇翻译并讲解了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了解到达某夫妇除本案所涉及的3.26万元借款外还有其他借款,且二人并非恶意拖欠借款,只是因为暂时生活困难,确实无力偿还,一方面翻译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达某夫妇释法明理,耐心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希望他们能积极履行偿还义务。另一方面承办法官与王某进行协商,希望能体谅被告二人的难处,给其适当时间筹集款项。双方经过协商最终达成分期给付协议,王某主动放弃部分利息,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
近年来,正镶白旗人民法院立足审判工作,积极践行民族平等司法理念,注重与双语当事人的沟通交流,在化解矛盾的同时致力通过司法途径促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充分保障了各族群众合法的诉讼权利,让人人都能成为“法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