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镶黄旗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成功调解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承办法官耐心释法,通过多方协调,成功化解原、被告之间的矛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基本案情
原告与被告公司就镶黄旗风电工程项目标段达成合作意向,双方签订《工程内部承包协议书》后,原告进场施工。工程完工后经第三方公司进行工程造价审定,审定价款为396万余元。对此工程款,被告公司向原告支付277万余元后,剩余款项至今未付,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公司向原告支付各项费用共计139万余元。
调解过程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详细分析了案情,考虑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法律关系较为复杂,事实难以认定和查清,且案件审理周期长,执行难等问题,遂先后多次组织原、被告开展了调解工作,希望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调解。但因案件标的额较大,且双方又各执一词,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因本案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此前调解工作一直在线上进行,故为明晰案件争议点,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带上财务人员一同来到法院,对有出入的部分面对面进行核对。过程中,承办法官在梳理案件事实的同时迅速找准争议焦点,并针对争议部分耐心释法明理,讲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难处,互谅互让后,双方均表示再回去考虑一段时间。一周后,承办法官再次与原告律师取得联系,围绕建工案件审判的复杂性,审理周期、执行及被告公司的现实经营状况等问题再次向原告律师充分说明后,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公司向原告支付工程款60万元。对于其余的如付款时间、违约责任、发票及诉讼费等问题,承办法官本着对双方当事人负责的原则,利用几天时间,通过反复电话、微信协调确认后,双方最终签署了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案件化繁为简,案结事了。本案自受理到结案仅仅用了28天的时间。
案结事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因审理难度大、审理周期长、专业性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大,且当事人双方矛盾尖锐,是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承办法官正是在判断案件的难易度、分析双方当事人深层矛盾的情况下,及时抓住案件矛盾的关键才达成了双方均满意的调解方案。通过悉心调解,纠纷得以及时调处,既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冲突,又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提高了案件的诉讼效率,切实践行了司法为民、定分止争的为民宗旨。
镶黄旗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积极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有效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和司法成本。今后,镶黄旗人民法院将继续贯彻司法为民理念,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用更加便捷、更少投入、更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