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人大+法院”和“立审执”协同调解机制效能,2024年1月26日,新城区人民法院“人大代表调解站”成功化解一起诉讼标的达1300余万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让这起持续6年的纠纷成功化解,起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基本案情
两位企业家于2018年12月签订《股权(债权)转让协议》,但双方因协议履行问题发生纠纷,曾先后互相提起多起诉讼。
新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受理案件后,为有效解决双方存续多年的纠纷,立案庭与民事审判第二庭对案件进行研判分析,认为该案疑难复杂、涉案金额较大,妥善处理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已进行过多次诉讼,若通过判决处理此案显然难以实现案结事了目的。
为以更温和的方式寻求双方利益平衡点、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在深度分析研判案情后,新城区人民法院决定以诉前调解方式办理该案。该案被委派至“人大代表调解站”开展调解工作,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商事知产团队负责人雷雨作为指导法官介入指导。
调解过程
调解初期,新城区人大代表、内蒙古山西商会常务副会长高万清作为调解员,在与指导法官的及时沟通下,开展调解工作,缓解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并对案情进行深入了解。
2024年1月26日,指导法官雷雨和调解员组织双方代理人来到“人大代表调解站”,采取“面对面”方式进行调解。调解中,调解员详细梳理纠纷来龙去脉,努力消除双方误会,指导法官耐心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听取双方对纠纷的调解意见,并从企业家信誉、企业健康发展等多个角度予以劝解,努力促成调解。
最终,在指导法官的悉心指导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历经5个小时的调解工作,双方就确认合同继续履行、股权转让价款金额及支付时间、股权变更登记时间、违约条款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并依法进行了司法确认。至此,双方对案件再无其他争议,历时6年的纠纷终于成功化解。
典型意义
“人大+法院”机制效能有效发挥。该案的成功化解,充分体现出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的特有优势和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优势。本案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具有多年的从商经验,更有利于站在双方立场上推动调解工作。指导法官作为专业商事审判法官,从审判经验出发,为案件成功化解提供了有力指导。
“立审执”协同调解作用充分彰显。2024年1月,新城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立审执”协同调解工作。该案中,业务庭室研判选择案件化解方式、指导法官及时介入指导,充分体现了“立审执”协同调解工作成效,也是新城区人民法院各部门协同履职、推动诉源治理“四维五治”模式发挥实效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新城区人民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采取更加多元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坚持能动司法,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