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以案释法】这份录音遗赠 为什么无效?
  发布时间:2024-03-27 16:37:43 打印 字号: | |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四十条 

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基本案情

家住包头市青山区的老王于1998年与其结发妻子离婚,后与刘某一起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老王于2023年6月去世,在病逝前几天,刘某与护工张某见证老王立了一份录音遗嘱,将老王名下某张银行卡内的300000余元留给刘某养老使用,但该卡内的钱在老王去世后由其姑娘小王取走,刘某与小王协商未果,遂前往小王单位索要说法,双方为此闹得不欢而散。后刘某诉至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要求小王向其返还300000余元款项。

法院审理

经审理查明,因刘某作为受遗赠人、护工张某系刘某雇佣的护工,二人均系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成为遗嘱、遗赠的见证人,故该录音遗赠无效,刘某无权要求小王返还财产。但考虑到老王生病期间,刘某对其照顾有加,故法院主持调解由小王给付刘某25000元。

法官说法

遗赠与遗嘱继承均是通过遗嘱的方式处分财产的行为,遗赠是公民以遗嘱方式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立遗嘱的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为受遗赠人。法定继承人包括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这两种方式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双方又存在很大区别,主要区别有:(一)遗嘱继承人与受遗赠人的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而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也可以是国家或集体单位。(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的,即视为继承。而受遗赠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即丧失受遗赠权。

遗嘱及遗赠形式有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及公证。需要注意的是遗嘱见证人中,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成为遗嘱见证人,亦不能成为遗赠见证人。因此,该案中刘某与护工张某不能成为遗赠见证人,该录音遗赠无效。

 
责任编辑:任健
  • 联系我们: 立案电话:0471-6986013/6986014 投诉举报:0471-6986616 / 6986642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3号 邮编:010020